(资料图)
原标题:规则之下不妨多一些包容
近日,江苏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“罚单”,引发热议。随后南京地铁方面回应称,列车上禁止饮食,喝水属于饮食的表现之一,发现后会有相应处罚。主要考虑到在地铁上喝水、喝饮料等时如果水滴洒落到地面,容易使乘客滑倒,也担心会招来虫子咬断电路,影响行车安全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通过视频和照片得知,所谓“罚单”,其实是“禁止行为告知单”,当事人也澄清自己喝的不是白开水,而是瓶装饮料。整个沟通过程中,工作人员还带她识别了地铁内张贴的禁止饮食标识,双方表现得都很理智,一方照章办事,另一方闻过则改。这种“公事公办”“点到即止”的程序性处理,很好兼顾了规则的维护和个体的感受。事后,当事人评价:“工作人员很负责。”
相较于现场的波澜不惊,此事被分享到社交媒体之后,反而引发轩然大波。一时间,人们对于地铁上到底能不能喝水展开了激烈争论。有人认为补水、饥饿时进食被罚是苛责。理由是人难免有不时之需,不能“一刀切”式地予以禁止。这种认知并非全无道理,但在何处进行大有讲究,一些充满危险和气味的饮食行为,令人既担心也反感。
纵观国内外诸多城市,对于地铁上能否饮食的要求不尽相同,但都是在大的法律框架内,策略性地行使自主管理权的结果。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、孰优孰劣。
对于不同城市地铁不同的管理标准和治理文化,但凡没有违背法律法规,不妨多一些包容。地铁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,应该遵循合法、合理的原则,加大对“禁止在车厢内饮食”规定的宣传力度,同时为了避免僵化执法,应当秉持人性化服务理念,允许合理程度及特殊情况下的饮食,以平衡乘客的基本需求和社会规范。广大群众在网络中应保持理性表达、辨明真相,在现实中自觉遵守文明乘车秩序,以实际行动营造全社会讲法治、守法治的良好环境。(周恒宇)
热门